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9月27日 星期

为锻造“大国工匠”蓄力
——湖州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侧记

□本报记者 陈蓓燕

通讯员 马玲玲 屠红良

黄泽军是浙江信息工程学校首批现代学徒制毕业生。如今,他已成为浙江大东吴汽车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正式员工,今年还被提拔到技术部负责贸易管理工作。黄泽军说,正是在当学徒的那段时间里,他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岗位。

自2015年正式立项成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以来,湖州全市13所中职学校均参与试点,试点专业由最初的5个增至20个,基本实现学校与相关专业的全覆盖,参与现代学徒制学生实习稳定率达83.6%,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93.2%。

为锻造“大国工匠”蓄力,企业点赞、学生认同、家长叫好……这个多方共赢的局面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2012年至今,湖州市先后出台了7个现代学徒制专项文件。其中,湖州市教育局等九部门联合出台《湖州市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办法(试行)》,明晰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责任和义务,明确试点企业可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其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此外,还成立了由湖州市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领导小组以及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

该市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实施企业、学校“双主体管理”,两年在校学习、半年轮岗实训、半年顶岗实习的“三段教育”,推行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该市先后制定了5大类共22项制度全面规范现代学徒制管理工作,并首创学徒注册与激励机制。中职生取得学徒合格证书,今后入职企业可以取消试用期。

目前,湖州全市已评选出现代学徒制优秀学徒65名,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工资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该市还建立了“双导师”激励机制,规定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被评为先进的,可在晋升职称、职位时优先考虑或作为破格条件之一。如今,该市已评选出31名市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教师傅和29名市级现代学徒制优秀指导教师,参与现代学徒制育人实践的队伍不断壮大。

用湖州市教育局局长潘音的话来说,“只有在学徒制框架下不断优化现有的教学步骤,才能使湖州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更接地气”。

每周五,湖州“A+”美吧艺术总监杨晓东都会放下手头的活,前往湖州艺术与设计学校,给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的学生上课。为此,校企双方还在校园内建成了一家美容美发工厂,这学期顺利开业。课堂上,杨晓东时而召集学生集中听课,时而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点的程度,让他们到不同区域进行实操。

“通常培养一个理发师的周期是5年,现代学徒制很明显能缩短这一周期,加上上课时我常穿插讲公司文化以及创业知识,使得经历学徒生活的学生一毕业就能快速上手,并且更认可公司文化,几乎无人跳槽。” 杨晓东说,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确实能够培养出更适合公司的员工。

而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师茅旭东则表示,和数控、机电等专业不同,要在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难度相对较大,因为顾客不太愿意让身为学徒的学生经手打理。“校中厂”的建立解决了这对矛盾,“除了对外正常营业外,平时学生上课需要的‘顾客’就由师生‘友情出演’”。

结合我省中职选择性课改,湖州市构建起了具有区域特点的“二模二基三群”课程体系,通过强化专业建设、细化岗位课程、深化职业指导、优化文化基础、增添人文创业、有效选课走班、小组合作学习、“五位一体”评价等多项实践,有效实现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向纵深推进。

全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10个职教集团还与学校共同制订了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编写了现代学徒制课程大纲共50余本校本教材,努力实现学校专业课程、职业资格课程与企业岗位课程的融通。此外, 湖州市还建立了9个市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基地。如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开设了通用技术、创新发明、演讲与口才等16门职业能力课程,以“工作室+项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胜任力等综合能力。

“师傅带着学徒指导技术时,其他员工也会围过去讨论,团队学习的氛围越来越好。”在浙江辛子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闵鹏飞看来,自从引入现代学徒制,企业的氛围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学徒制在湖州的试水,强化了工与学的深度融合,有效改变了以往职教学习“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成功“试”出了一条属于湖州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在长兴技师学院院长阮强志看来,以前社会常诟病校企合作是“两张皮”——“学校重教不重用、企业重用不重教”,“现代学徒制发挥了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作用,让我们真正找到了病灶”。

潘音表示,湖州将进一步扩面深化,通过城中校、企中校、园区校等新型载体,突出项目引领作用,根据湖州产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共同合作开设专业、制订计划、轮岗实习、考核评价、推进就业,让学校和企业真正携起手来,共同推动“大国工匠”的培养。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