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思想纵横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9月20日 星期

深入思考五大问题 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 朱 达

今年先后召开了宁波市党代会、省党代会,为今后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任务要求,这是今后五年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和“教育现代化战略”两大教育发展战略。宁波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教育优先战略”。省、市党代会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推动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要求教育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带动我省、我市的全面现代化建设。教育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与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相比,宁波教育仍有不小的差距,质量、结构等方面还有不少提升的空间。与深圳、杭州、苏州、青岛等同类城市相比,宁波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方面有优势,但在高等教育方面还处于劣势。今年以来,宁波市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教育工作,我们在感受到领导对教育重视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教育兴市、办学利民”的决心和动力。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以推动教育工作更好发展。

一、深入思考教育理念改与不改问题

正确面对教育理念改与不改的问题,需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是要正确认识传统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教育是人类最古老的的行业之一,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几千年来我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相当丰富,很多理念依然为现代教育所遵循。如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全面发展,教育策略上注重“因材施教”和“教学相长”等。同时,教育也有它的时代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都需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呼吸、共发展。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教育理念更是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而变化。

二是要正确认识愿景性与现实性的关系。教育愿景一方面是基于教育现实基础,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对当前教育现实做出合理延伸。另一方面是对教育现状的不满,期待建立更合理、更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新架构。教育部正在研制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提出了“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发展愿景。更加开放,则人人、时时、处处可学;更加适合,则个性得到充分发挥;更加人本,则关注学生幸福成长;更加平等,则充分保障每个人的教育权利;更加可持续,则注重养成终身学习能力。

三是要正确认识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教育是公共产品,教育理念、教育政策以及教育实践活动都具有普适性,因此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教育成果才会有参照的价值,可以相互比对、取长补短,应该坚持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如一些国外名校来宁波办学,我们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要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同时在特色多样发展的思路下,学校如何打造特色品牌,如何将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与群众期待完美统一,很考验我们的教育智慧,也考验我们的教育定力。

二、深入思考教育目标变与不变问题

教育目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同时期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并不相同。因此教育目标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发展性,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影响。

一是社会对教育目标发展有重要影响。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状况制约着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教育改革发展植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社会需要是启动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我国“制造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发展目标已经确立,国家更需要具有专业素养、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人才。

二是家庭承担着教育目标形成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家校协作”“家长示范”“注重家风”的教育方法,他指出,办好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事业,培养好中小学生也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家庭教育情况并不理想,有些家庭把教育责任全都推给学校,导致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心理教育、品格教育、生命教育、审美教育缺失。有位教育家曾说“我们要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怦然心动的情怀”,这需要引起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深思。

三是学校要成为教育目标达成的重要场所。学校是学生学习能力养成和专业素养形成的主要场所,是知识传承创新的重要舞台。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全面成长,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又要培育学生的智慧、能力、健康人格、道德品性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不要错把教学当教育,不要错把成才当成长,不要错把金榜当样榜。“不要错把教学当教育”,主要针对学校教育而言。教育的范围大于教学,教学更多是指知识的传授、知识结构的分层、教学任务的完成,教育则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不要只盯着学生成绩排名,校长不能只强调语数外而看不起副课。“不要错把成才当成长”,主要针对家庭教育而言。部分家长只关注考试分数这一类所谓的“成才标准”,而忽视了学生心理、人格、情操、社会责任感等这些成长要素。目前存在学校减压,课外加码的现象,也存在学差生补课,学优生也补课的现象,违背了教育规律。“不要错把金榜当样榜”,是对社会而言。过去高考分数一揭晓,文理科状元全民炒作、全程炒作,容易造成分数至上的教育评价观,对学生发展不利,对教育发展不利。

三、深入思考教育方法换与不换问题

教育理念、教育目标确定之后,能否实现理念和目标,教育方法至关重要。

一是要科学看待国内教育与全球教育的关系。教育方法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完善和丰富。从世界范围来看,教育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成为教育走向个性化、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征。如以色列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国土面积不大却成为诺贝尔奖大户,教育功不可没。我们要注重启蒙、注重唤醒,注重开悟,强化正面激励,在坚持正确思维方式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和探究心。

二是要正确处理教育目的与教育功利的关系。教育具有很强的功利指向,因为教育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使命。但是教育不能太功利,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教育最重要的使命,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服务人的发展与服务经济社会需要,两者是高度统一的。国泰民安之后就要学科学和技术以报国,学文学和艺术则是真正内化于心,提升自身内心修养和灵魂的东西。

三是要辩证分析当下教育与长期教育的关系。研究教育要立足当下,谋划长远。没有一个长期愿景,教育就容易被社会上各种言论所干扰,偏离发展的轨道。如何平衡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事关学校长远发展。没有升学率,过不了今天;只有升学率,过不了明天。所以我们既要会应试又要讲素质。提高升学率很重要,但必须建立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在学生个性被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每一个学生出彩。

四、深入思考教育任务破与不破问题

哲学上讲“不破不立”,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破为破中立,立为立中破,破中有立,立中有破,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现代化大目标已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集中精力补齐教育短板和破解限制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教育发展难题。必须用新理念、新思路来研究和考虑问题,用新机制、新方法来探索解决问题。特别对重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要敢于投石问路、敢于先行先试。

一是高等教育要坚持“量质并举、以质为先”。通过高端引进、分类扶持、建设“一带一路”职业教育示范区等途径来实现新一轮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是学前教育要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关键在于加大公办园的建设力度,要深度研究与预判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下带来的教育增量,科学调整学前教育事业规划,根据人口数量配比新建一批公办园。

三是基础教育要实现高位优质均衡。必须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提质扩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底部。提质是指创新育人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学校、学生评价体系,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扩面是指通过“名校集团化办学”、设置共同学区、“名校托管弱校”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特殊教育要积极向学前、职高两头延伸,拓展随班就读、卫星班等多种途径,切实保障特殊儿童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要推进“卓越工程”等教师培育计划,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通过教师校长交流、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教师队伍之间的差距。要重点抓好农村薄弱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等中小学校的标准化建设。

四是职业教育要校企紧密合作育人。必须着力破解行业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建设、技术技能人才待遇等重点难点问题。要深化中职与高职教育改革,打通中职与高职人才培养立交桥,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构建高职、中职、企业人才合作培养共同体,为职业教育走向高端化进行有益探索。

五是终身教育要建立起完备的学习体系。要以建设学习型城市为目标,积极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继续推动区县(市)参与省学习型城区创建。要建好用好终身教育平台,坚持发挥成人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成人学校、社区大学、终身教育平台、现代服务业平台服务功能,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需求。

五、深入思考教育管理硬与不硬问题

第一,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教育系统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教育系统落地生根。要认真组织全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尤其是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学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校长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支持书记抓好党建工作,强化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第二,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教育方向、目标和任务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要打造具有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的干部,要按忠诚干事政治过硬、担当干事本领过硬、奋发干事实绩过硬、为民干事责任过硬、干净干事廉洁过硬的要求打造教育干部队伍。教育工委的用人导向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群众基础过硬,我们要对同志负责、对班子负责、对事业负责。评价干部既要看基础,也要看同志们的反映,在政治立场、政治品格、廉洁纪律等原则性问题上绝对不能有一点马虎。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除了心胸要宽、眼界要远、格局要大之外,还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笃深的教育情怀、卓越的教育管理能力、务实的领导作风和优秀的道德品质等素质。校长必须从思想、人格、个性、能力等方面不断塑造自我,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从而更好地统领学校工作、推动学校的发展。教师要把学生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校长要把教师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教育局要把校长放在最高位置。校长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不能简单化、行政化管理教师,教师的健康非常重要,校长要督促好教师做每年一次的体检,保护好教师的身体。

第三,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人民教师不可因为几个铜板而挡住了原本清澈的眼神,不可因为采路边的几朵野花而错失了心仪的玫瑰园,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崇高和奉献。在加强规范约束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激励机制的建立,要保护教师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感情,唤起教师教书育人的激情。

第四,要严守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底线。今年下半年将要召开党的十九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为十九大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氛围,是下半年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校园安全是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工作大检查、落实安全措施等举措严守校园安全底线。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