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东 张乐琼
通讯员 饶碧云
今年4月,总投资高达200亿元的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产业园正式落户衢州,这是该市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笔招商引资。
从2008年的无限风光到前几年的深陷低谷,再到如今的二度崛起,衢州光伏产业的起起落落让人唏嘘。如果没有独到的眼光与坚持,就等不来衢州市委书记陈新所说的“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发展机遇”。
有人说,中来的这块“军功章”里,也有衢州职业教育的一份子。
“主要因为过去几年光伏专业招生不景气,职业院校压力大,但我们坚持了下来,人才储备的脚步从未停歇。”衢州市教育局局长徐朝金说,职业教育就是服务教育,服务不到位,社会的获得感不多,也不可能刷出学校的存在感。
而这正是近年来衢州职教改革与努力的方向。
主动对接,围绕产业开设专业
2012年5月,衢州市委市政府以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衢州工业18条”,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该市将着力发展包括新能源等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大力提升绿色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
围绕新的产业布局,衢州市教育局也对各职校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4轮下来,专业布点数从最多时的250多个减至99个。其中,“独一个”专业的设置比例占六成,“逼”着职校走上特色培养的路子。分管职教的衢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童建中直言,什么专业能办,什么专业不能办,就看它跟产业发展的紧密度。
开化是国家级生态县,这些年重点打造的也是绿色产业体系。作为县内唯一一所职校,开化县职业教育中心如今集中人、财、物发展茶艺、厨艺、根艺这三大特色专业群。“我们推行‘小专业、大抱团’的策略。”校长施卫告诉记者,像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由于整合进了茶专业,既拉长了整个产业服务链,也让这些大路的专业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无论光伏产业有没有走出寒冬,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光伏应用技术专业都没有停招过,而衢州中等专业学校则“化整为零”,将其嫁接在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里。寂寞的坚守中,他们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实力。所以,获中央财政项目支持、成为国家级实训基地等荣誉接踵而至,也等来了产业复兴的这一刻。
经过这些年的主动对接,衢州中职学校已创建省级示范专业26个、省级骨干专业8个、省级特色新兴专业6个,为当地企业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这些年,衢州市经济能稳步增长,其中职业教育功不可没。
破墙办学,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拿出土地与生产实训设备,让企业进校园,用5年时间成功地孵化出一家科技公司……在很多人看来难以置信的事情,就发生在江山中专里。
早在2010年3月,衢州就率全国之先,成立了市级校企合作协会,探索从点对点的合作转向职校群与企业群的牵手。截止到现在,全市职校先后与311家企业建立校企长效机制。校企合作、破墙办学不再是“噱头”,类似江山中专与浙江亚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之间的甜蜜“联姻”也不断地上演,如龙游县求实职业中专与吉利集团的合作等。
风动机械是衢州的重点产业之一。为扶持这一产业健康发展,衢州市依托职业院校组建了10个省、市级产学研联合体,还成立了一支200人规模的技术服务队,深入小微企业帮助解决300多项技术难题,被当地人戏称为企业的“技术保姆”。
去年5月,衢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并把“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当作职业教育未来五年必须探索的首要任务。也就在这一年,衢州中专和红五环集团长达十数年的合作又得到了深化,校企双方开始试点现代学徒制。
“这一育人模式为企业参与培养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衢州中专校长余雨生毫不讳言,人和人的创造性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动力。事实上,红五环集团也没把这71名学生当作普通员工来培养,集团副总经理亲自担任班主任组织教学,还拨出了1.2万元用于补贴带徒的师傅。
据介绍,目前衢州全市共有9所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涉及14个专业、1565名学生。可以预见,他们将成为当地企业“再出发”的生力军。
送教上门,服务百姓美好生活
原先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庭开支,如今的这份工作不仅能供孩子上完大学,还在市区黄金地段购买了135平方米的新房……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仙洞村村民李玉仙把个中变化归结于在衢职院接受的那几期高级母婴护理员和金牌月嫂培训。
衢州是我省劳务输出大市。进入新世纪以来,该市把教育培训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服务百姓美好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各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成功打造了以店长、厨师长、农场长、品牌月嫂为主的“三长一嫂”特色劳务品牌。统计显示,近年来衢州全市年均社会培训量在21万人次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2012年11月,衢州农民学院和衢州女子学院在衢职院成立。用该院党委书记崔戴飞的话来说,这宣告了学校要办一所俯身贴地、没有围墙的大学,而社会培训显然是“重中之重”。成立母婴护理标准化研究院、制定标准化培训课程、举办首届“中国·衢州月嫂节”等,都是打响培训品牌、切实惠及民生的“大招”。
这些年,衢州市还对服刑人员、退伍士兵等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了技能培训。各校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帮助相关人员掌握一技之长,顺利融入社会。每逢周一是省第一监狱的学习日,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都会选派教师前往授课,把高墙变成学堂,把刑期变成学期,每年培训服刑人员2000多人,开展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1万多人次。
记者了解到,衢州现有4所职校与相关监狱合作,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仅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培训的服刑人员就接近3000人。老师们说,从最初的忐忑到后来的感动,每个人都真切感受到了职业教育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