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9月13日 星期

高校能否招到合适的学生?


面对这一个问题,各高校的招生办主任表示一时还很难回答,因为新招学生刚刚进校,还需要跟踪测评。但高校为配合新高考改革做了很多改变,为招到自己最需要的学生也做好了准备。且看这3所高校相关负责人的解析——

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招生

就业处处长 陆向华

高校对这次改革的呼唤已非朝夕,因为此前,我们看到学校和学生为转专业付出的代价,看到学生花费4年甚至更长时间习得一技之长毕业后却学而不用的无奈,看到“热门院系”高分云集却很难找到专业奇才的失落……因此,这次改革要解决的核心是高校如何招到适合的学生,学生如何考取心仪的大学。改革甫始,高校并没有成为社会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但事实上,高校为这次改革进行了3年以上的准备,诸如按大类进行的专业撤并、为满足专业建设需求的学科融合甚至是院系设置的调整,继续放宽转专业政策等。

所以,尽管有争议、有杂音,但事实是,改革后作为基本教学单位的学院比任何时候都清晰,专业不再是越多越好,学科不是越全越强,办学校不是为了养教师,学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所以社会不认可的、学生不喜欢的专业该撤就撤,历史再悠久、培养体系再完整的专业也要结合市场的前沿。

作为人才培养基本载体的专业比任何时候都明确,招到符合本专业需求特质的、有志于在专业领域发展的学生比招到县市状元更重要。发现适合本专业学习的学生应该具备的、以选考科目等为表象特征的学生特质、潜质规律以及明晰本专业培养定位、特色和走向是当下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从这个角度说,高校前期的改革为招到最需要的学生提供了通道。

明晰人才培养规格

办出专业特色 吸引合适学生

□浙江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高建明

新高考取消招生录取批次,生源竞争更加激烈,倒逼高校加强质量建设、办出专业特色,通过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来吸引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生源。同时,通过精心培养,使每个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具体而言,高校招生的最大影响是录取生源的学科基础多样性和差异化问题,高校要明晰人才培养规格和选拔标准,明确招什么样的人、怎样招才能招到、是按专业招生还是按专业大类招生,并提出招生专业(或专业类)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和细化不同学科专业大类或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对于理学、工学学科门类下的部分专业学生的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差异化问题要有预案,一方面根据需要增开基础课程公选课适当进行学科基础强化,另一方面专业内增设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同时以学分制为基础,提供相对宽松的校内转专业政策(不仅仅成绩优秀的学生能转专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更要提供其转专业通道)。浙江理工大学率先在化学、材料、生物学科群专业进行改革试点,将跨3个学院的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5个专业合并按化学类(基地班)招生,第一学期安排在我校启新学院(实验班学院)增强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后再分流至各专业进行专业教学,专业分流时完全按学生意愿自主选择。

学校主要依据专业培养需要来确定选考科目,同时,注重文理交融,向学生明确表达该专业是理工科的还是文理交融的,以理学、工学学科为例,大多数专业的选考科目设定为物理、技术、化学,如机械类、电气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土木类等。因此,今年我校在这几类专业的招生录取中,选考科目匹配度较高,但也有被这些纯理工科专业录取的学生没有选考物理或者化学类没有选考化学的现象,这就促使我们要不断加强专业基础课程,以弥补学生专业基础不均衡的问题。

建议今后进一步扩大院校“三位一体”招生规模,让院校预留一定数量的招生计划,用于向模拟投档生源较好的专业追加计划投放;建议高校可自行确定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是一门匹配还是多门匹配,并列入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后实施;建议适时推进高考志愿填报与高校录取的网上实时动态数据更新,让考生按分数分段填报的同时,能够实时看到某一专业(类)有多少计划、现有多少人填报、已填报考生成绩分布情况等,这样既可以减小考生志愿填报的压力和盲目性,也可以规避某些社会机构以大数据指导高考志愿填报为名牟取暴利。

加强优势专业的宣传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 贾让成

对比前两年浙江省普高各专业志愿填报及录取情况,我们发现,2017年招生中,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健康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男生报考录取人数大幅度增加。2017年录取男生329名,占总录取人数的14.75%,男女生比例近乎1∶6,且这些男生大多是第一志愿录取的。但在2016年,学校只招到了70多名男生。

这与2017年学校在招生咨询和招生宣传推广中,重点加强了对专业的宣传和男生在专业学习及就业上的优势,转变考生及家长的观念,引导男生积极报考我校很有关系。 我们加大了招生宣传力度,尤其是新兴健康服务类、公共服务类专业的推广力度。首次采用“招生宣传网络直播”的形式,让考生和家长在网络面对面的互动中,更深入了解我校的办学实力、招生政策及专业特色。在考生志愿填报指导上,采用了个性化的志愿指导,针对考生分数及喜好进行捆绑式推荐专业,鼓励考生采取专业志愿打包组合填报的方式报考我校,增加录取机会。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