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莺 汪 恒
台州黄岩中学校长林国红的这个暑假比以往的任何一个假期都要忙碌:一是提交校长职级首次评定的申报材料,迎来生平第一个职级头衔;二是为新学年即将首次在台州市区实施的教师“市管校聘”试点方案做好校内落实和沟通解释工作。
市区普通高中一体化、管办评分离、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等举措在短短一年内陆续启动,显示了台州教育向改革要活力的决心,也是他们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法宝。
以改革补短板,奋起直追
2015年,接任台州市教育局局长不久的戴冠福发现,全市生均教育资源位居全省后列。面对台州教育发展存在的滞后现象,他深入基层一线进行调研,查找教育发展短板,剖析原因。他把当时台州教育的发展基础、问题和对策整理成了讲稿,以期唤起多方对教育问题的重视,“台州教育要实现弯道超车,除了加大投入,更要坚持改革,通过改革补短板,激发教育的内在活力”。
过去,台州的一些家长流行把孩子送到杭州、宁波等地的高中就读。“当时台州市区的高中还沿用着1994年撤地设市之前的管理体制,由三区政府分别管理辖区内的高中。各自为政带来了规划布局重复、无序招生、恶性竞争、教师合作交流平台缺失等问题。”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童文兴告诉记者。
实际上,台州市政府有关部门也多次商议解决这一问题,谋划补上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体制短板。“一体化”改革涉及台州三区20所高中,不仅是学校管理上的调整,还涉及教师、财务、考试招生和教科研等多个方面。
2016年8月,经过长期准备,台州宣布正式推行市区普通高中一体化,并拟定了“现状为准、让利于区”“稳定为先、师生为本”等具体处理原则。之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市区普通高中发展与提高的意见》,在立德树人、投入保障、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优化上进行探索规划。
痛点在哪里,改革就进行到哪里。像管办评分离综合改革,就是要努力解决责任不清的老问题;校长职级制改革是对此前校长的角色定位中行政化考虑多、专业化考虑少的矫正;“市(县)管校聘”是要转变原有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优化教师队伍的内部生态。
红利初显,教育迈上新台阶
市区高中一体化改革后,各项资源的调动更加有效、科学。路桥中学的学生宿舍建造于20多年前,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经过协调,8000万元投资的宿舍楼改造工程于去年年底正式立项。校长王勇说:“市管高中让学校师生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红利。”
而职级制的摸索,尤其是设立四级九等的职级序列,实行逐级晋升,能上能下,上至特级校长,下有退出机制,校长要参加一年一次的学年考核和三年一次的任期考核,建立起配套的校长职级制薪酬制度等举措,也为台州的校长们找到了新动力。“不是说学校原来底子好,校长的评价自然就高,而是要看校长给学校带来的提升空间或幅度有多大。”三梅中学校长徐忠勇说。
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关系到高中教学质量的好坏。台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徐美珍说:“此前各校在校本培训上大多不够重视,在教师培训方面较为薄弱。”她正在和同事们力推各校的校本培训五年规划编制,“这是一项基础工程,可以促进学校找到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突破口,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金清中学校长黄兵海表示,“老师们中间有一个‘40岁现象’,一些人在这个年龄左右评上副高职称,之后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没有新的目标,在教学工作上安于现状,积极性不足”。新学年,台州市教育局在市属普通高中推行“市管校聘”,将让各高中里干得好的教师更有动力,各个教学岗位上的人员设置也将趋于合理。
通过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台州教育努力调动校长、教师、学校整体等方面的内驱力,极大程度疏通了教育内部的“经络”。
2016年是台州教育值得纪念的一年。全市教育大会召开、市区普通高中一体化、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开学、7项改革推出、3个“基础教育重点县”成功“摘帽”、教育现代化县取得零的突破……诸多成绩的取得与台州教育谋求发展、敢于争先密不可分。台州又把今年定为“改革落实年”,将继续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推动台州教育跻身全省第二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