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关注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6月2日 星期

只学“教书”,就能“教好书”?


只学“教书”,就能“教好书”?

□余 色

他,深情地回忆起中学时的语文老师。

“拿起橡皮擦去错误的答案,写上正确的答案。之后,我颤抖着拿着试卷让老师帮我加分数。”

“老师看了我一眼,帮我加上了分数,若有所悟地说:‘人就该诚实,对吗?’”

……

这是前不久某培训活动中教育案例分析与讨论环节中展示的一个案例。在随后的全员研讨中,现场53.3%的参训者认为,这位教师懂教育艺术,有着良好的师德;46.7%认为这位教师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可能会导致学生继续犯错……

“在我看来,这位教师很专业且有智慧,最好的教育是能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一位教师代表这样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专业的智慧是什么?正如大部分教师所赞同的,是启迪学生的智慧,是让学生能自我教育、余韵悠长的“不点破”和“真点拨”,是让学生甚至能一生记忆的启迪和感动。

我们当然需要专业智慧。可是,教育的专业性在接地的时候也有可能跑偏,使一些教育中必须坚守的价值被扭曲了。

曾经听过这样一堂学科融合的观摩课——“什么是美”。美是什么?从儿童剧的编、排、演,到给大头照中的同学设计一个“你认为最美的发型”,这堂融合了语文、戏剧、美术等学科的融合课,确实是很前沿、有思考的探索。

一个调皮的男孩试探着给大头照中的男同学画了一个猩红的大红唇。执教教师说道:“哇,小胖,你画了个大红唇。”在教师似乎是启发的“哇”声后,更多的学生开始行动了。女生的大头照被画成了周星驰电影中那位长着大胡子的长发“如花”,更多的男生大头照变成了翻着白眼、满脸涂黑、手抠鼻屎的模样,旁边写着“死尸”之类词语。现场很“欢乐”。

“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要让他们享受恣意绘画的快感。”执教教师这样总结。在他身旁,展示的都是恣意绘画的作品;角落里,是两三张学生设计“最美”发型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快乐最重要!”他这样强调。台下,不远处,被画成“如花”的女生在轻轻地叹息。

这,就是教师所追求的专业状态?和给造假学生加分的教师一样,他们的专业,只是某个技巧上的专业,比如“让学生恣意绘画”,比如“给造假学生面子并让其自我教育”。这些,都忽视了教育最本质的目的和本源。

这些处于“专业状态”的教师,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如果那个男生通过造假获得了加分,他的同班同学会认为“诚实是什么”?是否也如同被画成“如花”的女生一样,对“什么是美”只能发出轻轻的叹息。当教师自己都不把诚实当回事儿,能宣称奉行的是专业的教育吗?一个不顾忌他人感受的恣意涂抹,能让学生体会到美的教育吗?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课程开发权和自主权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作为硬币的另一面,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课堂自主能力也进一步受到挑战。因而,各种关于专业成长的培训需求近年来持续高涨。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教师培训需求的9个选项中,“提高科研能力的培训”“课改动态、课程开发方法等培训”“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位列前三甲。

这无疑是很好的现象,是教师注重专业化成长的表现。

然而,同样是这项调查,我们还能看到,师德、法规、应对危机等方面的培训排在最末位,平均得分仅为1.09分(百分制);而提高认识学生、管理学生的水平的培训排在倒数第三,平均综合得分2.31分。

对此,杭州市教科所该项研究负责人陈万勇曾明确表示,实际上,这两项不仅是教师培训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还较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效果。

凌静是杭州市余杭区首个职业教育省特级教师,是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两个全国中职骨干教师培训示范基地的授课专家。今年,刚满40岁的她又成为我省首批获正高级职称教师中的一位。她的成长,得益于扎实的心理学支撑。凌静说,整整两年的心理学知识的学习,促使她的服装专业教育教学发展迅猛,“真切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施教”。

实际上,真切地认识学生,和师德、法规、应对危机等一样,更像是教师施展才华的“内功”,是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参与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技能的坚实基础。

没有决定思维方式的“内功”,哪来具体到教育教学技巧的“专业”?即便是有,也是容易脱离学生实际和需求的“专业”,是容易歪生歪长的“专业”,是有着美好愿望却达不到真正教育效果的“专业”。

就如现场一位专家针对给造假学生加分的案例所说的那样:“这样的智慧是有局限性的智慧,在倡导依法执教、讲规则讲公平的新时期,这样的做法其实是在破坏规则,是对学生规则意识的破坏。”

教师的专业智慧,应建立在不侵犯学生权益,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平民主的基础上。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也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而那些,譬如学生遭受欺凌选择“强压不报”的,或者教被欺凌的学生“打回去”的;譬如让学生“快乐恣意”却“悲伤”其他学生的,或者对部分学生“智慧”,却对其他学生不公的……这些教师,往往沉浸在“专业”的陶醉中无法自拔,误导和伤害了学生而不自知。

在国家提出全面依法执教,根据学生实际开展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们更应有大专业的理念。只有在教育深层次的“内功”上专业了,才能在教科研、课程开发与建设上逐渐走向专业化的研究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