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教育广角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5月12日 星期

颜宁离开清华,何以被理解为“负气出走”


颜宁离开清华,

何以被理解为“负气出走”

清华美女教授颜宁赴普林斯顿大学任终身讲席教授,近日引起关注。这位30岁成为清华最年轻博导、37岁攻克50年不解科学难题的女科学家,早已名满天下。不过,虽然颜宁用“居安思危”来解释她的这次离职,但有自媒体在传播这一消息时,加上了“负气出走”的前缀,给这次离职赋予了别样意味。

说其“负气出走”,是因为有人翻出来她于2014年所写的一篇讲述其基金申请失败的博文。文章详述了她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申请“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结构与机理”项目失败的过程。

正是这篇文章,让外界将颜宁远赴普林斯顿大学与科研基金申请失败联系起来,认为她是被不合理的科研体制逼走的。

坦白讲,科研基金申请失败与远赴普林斯顿大学之间,很难建立直接关系。况且颜宁在接受采访时也从未提及这个原因。甚至,面对自媒体的解读她还有些不忿。昨天,她在微博上回应称:明明是开开心心的一件事,请勿揣度,否则我就说是被这些不实言论、网络暴力吓跑的。

从其表态来看,离开清华,跟她对科研体制的不满没关系。但问题是,颜宁离开清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公共事件,她虽否认外界传言,但由其“出走”引发的对当下中国科研体制的讨论,已经蔓延开来。这就超脱了颜宁离职事件的本来范畴。

看得出来,颜宁对自己的科研项目没通过基金申请非常遗憾。也正是这一点,点燃了公众对科研体制的批评。

可能公众并不懂得这项研究是什么样的,但他们却可以迅速调动以往对学术不公、学术腐败的种种印象。跟“饶毅炮轰中科院院士增选”、“扫地僧院士”走红一样,颜宁也成了那个公众借以审视科研体制的符号,至于她愿不愿意已经不重要。

其实,梳理颜宁在清华的这十年,不能说清华辜负了她、委屈了她。颜宁的收获也很多,这十年间,她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还获得了多项高级别奖励,比如荣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等。

争议和颜宁本身无关,但争议背后的公众心态,则值得有关方面深思。

作者:王言虎

《新京报》2017年5月10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