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4月17日 星期

阅读,无处不在


阅读,无处不在

□本报记者 叶青云

近年来,为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我省各校在吸引学生爱上阅读,积极创新校内阅读区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记者日前走访了一些中小学校,在调查中发现,如今校内阅读区的布置已经从单一阅览室的1.0时代迈入了遍地开花、形式多样的2.0时代。

打破时空限制 阅读随时发生

过去,常有一些校长和教师抱怨,学校地方小,很难在教学楼里开辟一间足够大的阅览室,藏书少而陈旧,学生也只能在限定的时间内分批轮流进去阅读。但是现在,这种遗憾越来越少了。因为阅读,可以不再限于一间封闭的阅览室,学校走廊、楼梯间、角落、中庭等,可以说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被打造成学生的阅读区,学生随时走过、随时阅读,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浦江县实验小学的食堂很另类,在这里,学生能享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食粮”,因为学校把食堂打造成了一座别具一格的“图书馆”,里面整齐地排列起了书架。“新造的学校食堂空间很大,这么大的空间只让孩子吃顿饭太可惜了!” 校长徐双莲说,为了弥补因校园不大无法在走廊等其余空间设置读书区的缺憾,食堂和书房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场所,就这样紧密相连了。“让孩子把阅读当做吃饭一样自然。”徐双莲开玩笑般地说。

阅读区从整合到分散,是越来越多学校的做法,不仅是利用现有的空间,一些曾经闲置的、废弃的空间,也被精心规划,成了阅读区。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金桥校区有个人见人爱的“足迹花园”,花园里有秋千、水池、小桥……学生可以在此随心所欲地读书、写作。此番场景,你一定想象不出,这里曾经是个被废弃的阳台。而诸暨市新世纪小学主干道上原本不起眼的3个旧电话亭突然摇身一变,头顶各自多了一顶“帽子”:一顶博士帽、一顶蘑菇帽和一顶铅笔帽。原来,学校将旧电话亭改装成了3个图书亭,分别取名为“豆豆之家”“巴学园”“汤姆叔叔的小屋”。图书亭设计非常巧妙,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空间摆放图书,下层设计成双开门式可以在雨天时防水。书亭里的书可以“漂流”,旁边还会贴心地放置工字钉、便笺、笔等工具,学生在阅读时有些什么感触体会、有什么问题要解决、自己希望看到什么书或者看过什么非常不错的书想推荐给大家,都可以在专用板块上留下纸条。“虽然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独立的图书角,但是书的流动范围不大,又不能做到在校园里随时随地的看。学校将电话亭改造后,让书在全校范围内流动起来,学生不仅能随时随地阅读,还能将好的书推荐出去,阅读范围从班级扩大到校园,形成一个很好的阅读交流氛围。”校长金国永说。

布置匠心独运 积极引导和推动

“我的阅读我来定。”只有孩子愿意读书、乐于读书,阅读才会有实质性效果,教师和家长的选择无法替代孩子本身的自主选择——这是诸暨市店口弘毅小学校长俞培锋一直以来推崇的观点。“作为教师和家长,只能做‘目录’或‘书童’,不能越俎代庖,也就是说,只能从如何引导上下功夫。”俞培锋说,营造一个舒适、随意的开放型阅读空间,才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提高他们驻留阅读的时间。“不要在乎空间的大小,只要设计合理、呈现方式有趣,完全不用拘泥于形式。阅读不能强迫,要适当引导,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书籍。当孩子玩累了,安静地坐下来的时候,自然而然会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翻上几页,慢慢地就会喜欢上阅读了。”如今,不仅是该校的学生,连保洁阿姨也会看得眼馋,忍不住在工间放下扫帚和畚箕,拿起一本书忘我地读起来。

俞培锋的观点与安吉县报福小学校长袁恩忠的不谋而合,该校开辟了阅读角后,校园形成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气氛。“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适合的角落开辟出阅读角,让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之后可以有个地方静下来看一会儿书,让想阅读的学生可以随时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避开嬉闹声,这样的布置既符合儿童的发展天性,又将阅读氛围创设于有形之中。”

除了引导学生参与阅读,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校园里的阅读区也被看作是个德育渗透的好场所。在湖州市仁皇山小学,新居民子女占学生总数85%以上,其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学生,于是学校在阅读区书籍选择上也专门放置了关于民族文化、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等主题的图书,并将此融入学校整体的德育体系。绍兴市树人中学则有一条“自助式阅读长廊”,墙上挂着简洁明了的《自助借书指南》,书柜边有一本借阅记录册,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教师和学生的借阅记录。校长骆建江说,诚信阅读是这条长廊创建的出发点,“初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他们的读书习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如果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安安静静,书籍总能保持完好无损,那么创建这个长廊的初衷就达到了;反之如果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吵吵嚷嚷,人走之后灯未熄,书籍破了、少了,就证明我们的德育还存在盲点”。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