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2月21日 星期

为生命教育成“网红课”喝彩


□斯涵涵

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有20余所大学开设了生死教育相关课程,很多课程一经推出就收获了不少“粉丝”。广州大学的“生死学”这门课上了20多年。生命教育课成了学生眼中的“网红课”。

2023年的新学期还没开学,广州大学这门生命教育“网红课”的240多个名额再次被早早抢空,足见这门课的受欢迎程度。无论是“生命的省思”“自我探索与心理成长”这类有深度的课名,还是与“孤独”对话、“墓志铭”作业等课程实验,生命教育课程用出人意料又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不少大学生沉浸其中,这也是其成为“网红课”的重要原因。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离开父母和熟悉的环境到外求学,面临着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学习规划、性与恋爱、就业压力等诸多成长问题,孤独感也不时涌上心头。若不注意排解,就容易形成心理障碍或行为偏差。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暴力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当下大学里的生命教育课程多以哲学、教育学、医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从学生最关心的日常话题切入,让师生在互动讨论、模拟场景实验中得到启发,让大学生学会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孤独、不利和失败,学会与自己和解,由此感悟、珍惜并敬畏生命。

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是长期讳莫如深的话题,死亡教育显得尤为小众和神秘。因为缺乏深刻的了解和正确的认知,多数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压力和沉重是源于“对自己不满意”“并未得到自己想得到的”“辛苦一生最后还是要消失”等负面情绪。而当他们在课上畅所欲言,毫不避讳地谈论丧失与哀伤、创伤与死亡,以及其与家庭、学校、人际关系等的相互影响时,一个个现实中的问号被“拉直”,他们逐渐认识到死亡是生命中的必要一环,有序地发现生命的本质,探索属于自己的生命道路,由此产生的反思、共鸣与生命力量激励着大学生们更从容、更有智慧地迎接新生活。对此,我们应该给予热烈的掌声。

当然,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并非借由一门网红课程就能够立竿见影,收到实效,而更像是在学生心中种下的一颗饱满、健康“种子”。还需要看到,在不少大学校园里,生命教育仍处于相对缺失状态。

实践证明,生死教育相关课程是关注大学生心理诉求的钥匙,也是教育改革、以生为本的有益探索,有助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风和人际氛围,帮助迷茫、困惑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世界观。各地各校不妨在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提高的基础上推而广之,让更多的大学生从生命教育“网红课”中受益。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