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2月21日 星期

教育数字化也要讲究“经济适用”


●教育数字化如果一味贪大求洋,追求“高端大气”,不仅会成为财政难以承受之重,也会沦为另一种“高级的形式主义”。

□邓海建

2月13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开幕。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会上强调,“我们要遵循节约节俭、简洁高效的原则发展数字教育,重在‘应用为王、服务至上’,不盲目追求高端”。

近期有关ChatGPT的话题刷屏,智能革命似乎近在咫尺。数字化浪潮不是拥抱不拥抱的选择,而是以何种方式融入的必然。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它们在重塑社会文明的同时,也在深刻改变着教育范式。从“隐形”到“引擎”、从“新鲜感”到“常态化”、从“简单应用”到“深度融合”,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共识,才有行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强调,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明确要求,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是历届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教育数字化,既彰显了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意义,也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数字化是个过程,既有软件的更迭,也有硬件的投入。过去的10多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按下“快进键”,依托云端网络,就能让城乡孩子同享一块屏、同上一堂课,助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等与均衡。而今,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智能互联黑板、3D实验模拟舱、多语言互译机等数字化教育装备,让很多人眼前一亮。显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更加多元的形式,赋予了“教”与“学”更多的可能。

教育数字化成本不低、代价不菲。时下,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已达100%,比2012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99.9%的学校出口带宽达到100M以上,超过四分之三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覆盖,99.5%的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这背后,是从中央到地方财政资金巨量的投入。据艾瑞咨询测算,2021年国内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达1634亿,同比增长9.1%。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经费几乎全部来自财政拨款,公用经费占比超90%。

尽管我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是,教育数字化改造不仅费钱,而且是个持续性费钱的工程。好钢用在刀刃上,该花的钱当然不能省。不过,教育数字化也需兼顾国情。如果一味贪大求洋,追求“高端大气”,不仅会成为财政难以承受之重,也会沦为另一种“高级的形式主义”。

当下的两个取向,是值得警惕的。一是把教育信息化公共投入当作唐僧肉。比如教育专项贴息贷款政策出台后,紧跟着教育信息化个股暴涨。在概念的疯狂炒作之下,数字教育如何不至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确实很考验购买方的理性。二是借着数字教育的东风去打秋风。比如去年年底,太原市21所学校就以教育信息化为名,采取与教学管理行为挂钩等方式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及课程资源,共涉及5207名学生。这些学校显然违反了“不得强制或暗示学生及家长购买指定的教辅软件或资料”这一规定。虽然相关学校已清退违规收费2608.99万元,33名责任人也被予以党纪政纪等处分,但数字教育行业市场乱象由此可见一斑,值得监管部门时刻警惕。

一句话,教育数字化也要讲究“经济适用”。毕竟,实事求是、量入为出也是教育资源配置当遵循的底线原则。当然,长远而言,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可以鼓励多方参与,利用灵活的市场机制,有效分担、共享共建,让市场主体和学校、家长真正实现互利共赢。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