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3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探究


□龙泉市东升教育集团 卓丽华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好评价语言,那么,教育教学就如添加了催化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机智巧妙的评价拓宽思维

学习目标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同时,要适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机智巧妙的评价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案例:

学习了古诗《江雪》后,一位学生提出疑问:“这么冷的天,老翁为什么还要去钓鱼?”

两位教师分别做了这样的回答:

片断一:

生:那是因为老翁爱吃鱼。

生:我认为是老翁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

师:嗯,有些道理。大家明白了吗?

学生若有所思,好像懂了。

片断二:

生:那是因为老翁爱吃鱼。

生:我认为是老翁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

师:同学们,或许老翁家里真的很穷,但是他一定要靠钓鱼充饥吗?他真的是在钓鱼吗?

生:不是。

师:那他是在干什么呢?

生:老翁在欣赏冰天雪地间晶莹剔透的美景。

生:在告诉人们他非常坚强,你瞧,他能在冰天雪地、寒风凛冽的环境下钓鱼。

生:在告诉人们他非常孤独。

生:老师刚才介绍柳宗元是一个革新派,但由于革新失败,被贬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去做官。我想柳宗元是因为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而心里感到失落、难过。再者,离家很久了,想亲人又不能即刻团聚,因此感到孤独。看得出他是一个坚强的人、孤傲的人。

师:啊,多精彩的发现,多有人情味的领悟!

当学生提出“这么冷的天,老翁为什么还要去钓鱼”时,第一位教师没有深入点化、引导,课堂交流苍白无力。而第二位教师则巧妙地反问:“同学们,他真的是在钓鱼吗?”实现了教学由浅显向纵深推进,由此引发学生情感的释放、生命的涌动。同样的教学契机,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效果。透过上述教学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即时评价点拨非常重要。

二、循循善诱的评价激励思考

引导、教育学生,即教导有方。这是对教育者在“智”方面的要求。教育者要用智慧的评价来有步骤地引导学生。

案例: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实录

在学生读了35分钟的课文后,师问:还记得我开始提的问题吗?

生: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分别是哪几种?

师:对,谁来回答?

生:这一课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第一种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第二种是夹丝玻璃,第三种是变色玻璃,第四种是吸热玻璃,第五种是吃音玻璃。

师:说得多有条理,不过,能说得再简洁一些吗?

(该生面有难色,欲坐下)

师:你沉着冷静地再想一想,我看你有这个能力。

生(思考了一会儿):本课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妙,妙就妙在“分别是”三个字上。

于老师以娴熟的评价技巧使说话训练落到实处,既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讲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与鼓舞。

三、幽默风趣的评价促人警醒

幽默是一种妙趣横生、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是教师智慧的闪现。它不仅能博人一笑,使人产生愉悦感,而且能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因此,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语言的首选。

名师窦桂梅在上《秋天的怀念》一课时,紧紧抓住“好好活”进行教学,最后提升到“我们应该怎么样好好儿活?”上,引导学生思考。

生:老天要我们怎么活都有他的道理,我们应该照着老天的安排好好儿活。

师:老天要你怎么活那是你的命,自己要怎么活那是你的运。命、运就像“人”字的一撇一捺,让人们活得丰富多彩。

对学生在说话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窦老师并没有露出不快之色,也没有一本正经地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运用诙谐的语言,含蓄委婉地进行评价,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四、赞美激励的评价鼓舞人心

莎士比亚说:“赞赏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就是那一缕阳光。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缸里放养一条凶猛的热带鱼和一群温驯的小鱼,刚开始热带鱼总是把小鱼吃得精光。后来,心理学家在玻璃缸中央插上一块玻璃,热带鱼每次向小鱼发起攻击都被撞得头破血流,渐渐地它不再攻击了。而把那块玻璃撤掉后,热带鱼仍不敢去碰小鱼。分析表明:玻璃摧毁了热带鱼的自信心。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自信: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以折磨、摧残、毁灭孩子的自信为代价去获得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教师要尽量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如果教师能正视孩子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愿望,看到他们的努力,赞赏他们的成绩,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自己也能行,课堂一定会变得精彩无限。

五、目中有人的评价温暖如春

学生需要知识的滋润,同样也需要心灵的关爱,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教师的评价语言一定要少些讽刺挖苦,多些耐心和友善,别让“语言暴力”伤了学生的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生为本”“面向每一个孩子”绝不仅仅是一种理念,它更应该是一种实际行动,在一个个不起眼的教学评价背后,我们可以洞悉到为师者的教学理念。在教师于永正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或看到这样温情的即时评价:“要相信自己”“你能行的,要有信心”“你看,你就是老师的老师”“我看你有这个能力”……这一切缘于于永正敏锐的洞察,缘于他的在乎,缘于他的博爱,缘于他对学生充满期待的关注与激励。得到这样温暖如春的评价,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必将是积极向上的。只有教师多一份爱心,学生才能多一份温馨。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