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

基于生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宋旭英

2017年9月开始使用《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该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主阵地。为提高课程实效,下面谈一些基本策略。

一、精准教学目标是教学之魂

教学目标是教学灵魂。基于教学主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立精准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真正有效果。

1.目标应有整体意识

针对关注内容多而目标虚化的现状,教师应潜心研读《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与《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了解小学阶段总体目标、年段目标、学期目标。在把握整体课程目标基础上,设计单元或课堂教学目标,处理好长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突出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目标制定要有层次性,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如一年级上学期《吃饭有讲究》学习吃饭礼仪,有请长辈先入席、座位安排、上菜先后顺序、夹菜不挑拣等,但座位安排、上菜先后顺序等礼仪就不是一年级目标,可以到五六年级去落实。

2.目标应细小可操作

苏霍姆林斯基所在帕甫雷什中学迎接新生入学时,在进门的墙壁上挂这样一幅大标语——“要爱你的妈妈”。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7岁的学生,不能讲太抽象的概念,如果一个学生连他的妈妈也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这就是针对学生现实的有效教育。同样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不必面面俱到,切忌多而杂、大而全,要做到小而精,让学生在生活中可行可做。

3.目标制定应关注生活

要找准学生不知点着力引领。一年级上学期《校园里的号令》中,一旦升旗仪式开始,无论在哪个位置,师生都要原地肃立,面向国旗站立行注目礼,不可随便移动。

要找准学生不足点重点引领。一年级上学期《别伤着自己》中,学生喜欢在床上蹦跳,喜欢拿小棒追跑,他们知道有隐患但心存侥幸。课堂上应呈现类似行为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警醒学生,避免危险。

要找准学生困惑点清晰指导。一年级上学期《吃饭有讲究》中,长辈给晚辈夹菜,是关爱行为但不卫生,这是学生的困惑点。课堂上呈现情境讨论,形成共识:提倡用公筷夹菜,既卫生又温馨,是文明的表现。

要针对学生疑难点发力指导。一年级上学期《课间十分钟》中,如何安排休息玩耍、准备学习用品、喝茶上厕所等事,是初上小学孩子的疑难点。应关注学生真实生活创设情境展开讨论引领,学会合理安排。

二、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

教师应树立内容为目标服务的意识。以教材为依托,围绕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整合选取内容。

1.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教材只是范例,要改变教教材的观念,根据学生实际重整教材,及时补充添加内容,引领学生提升认识。《吃饭有讲究》中有讲卫生的内容,教材只呈现饭前洗手六步法,如正确拿放餐具、及时收拾残渣等,都可补充为教学内容。

2.针对目标选取社会生活事例

选取生活事件进课堂。一年级上学期《别伤着自己》关注居家安全,可选用学生不小心被玻璃扎伤、在沙发上跳空而磕破下巴的事例,培养其安全意识。这些事件源于学生的生活,更具说服力。

选取社会事例进课堂。二年级上学期《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一课,可选取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夺冠升旗的场景激发学生感情,体会永不言弃的女排精神。只要是儿童能够理解的重大事件或有意义的社区公益活动、社会重大事件、科学技术新成果、本地自然现象、社会热点问题等都可补充成教学内容,保持课程内容的丰富与鲜活。

3.巧用课堂上的现场生成资源

《别伤着自己》中有“妈妈乱涂口红危害大”的内容,有学生担心自己以前表演节目时涂口红有危害;二年级上学期《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中有升旗时要脱帽的内容,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仪仗队的解放军叔叔不脱帽。教师应灵活利用这些现场生成资源,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教师还可拍摄学生活动表现回放交流,这类现场资源远比教师预设的要好。

三、丰富教学方式是教学之彩

根据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生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1.方式选择考虑学生心理

要多研究学生心理,根据其生活经验、认知能力,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才会事半功倍。

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提出要求。午睡前跟学生做“孙悟空变变变”游戏,最后变成一块“大石头”一动也不动,让教室快速安静下来。集会时告诉学生,我们站成“一棵树”,风吹来都不动,学生开心做到静、齐、快、久。如《吃饭有讲究》教学,创编儿歌让学生边唱边洗手:“手心手心搓一搓,手背手背擦一擦,指缝指缝搓一搓,指尖指尖揉一揉,手腕手腕洗一洗,大拇指呀别忘记。”

低年级教学多采用游戏。一年级上学期《拉拉手,交朋友》,可玩玩“木头人”游戏,一边唱一边做自己最喜欢的定格动作,让学生在游戏中与同学相互熟悉。高年级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重视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

2.方式选择尽量多变有趣

要根据活动目标、内容、条件、班额不同,选择适宜的活动方式,尽可能好玩多变。

实地游一游:一年级上学期《我们的校园》教学,通过视频、图片比较小学与幼儿园诸多不同,可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学校各处去逛一逛,提前请各员工做好欢迎介绍。学生在一边走一边游的过程中熟悉校园,建立安全感,适应小学生活。

地点动一动:二年级上学期《我爱秋天》一课,可带着学生到校园的花园、山坡、树林等地开展活动。如爬爬草地,晒晒太阳,闻闻花香,认认颜色,捉捉小蚂蚱,吹吹蒲公英,下下树叶雨或花瓣雨,在多样活动中感受多彩的秋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迷宫走一走:《别伤着自己》将居家安全的一些隐患藏在迷宫中,教师领着学生一边走迷宫一边学习,习得远离危险的方法。

另外还有知识赛一赛、办法演一演等。教师心中有学生,方式就会无穷多。

3.活动名称更具吸引力

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设计有趣的活动,给活动取好玩的名称,也是激发学生参与的有效手段。如二年级上学期《这就是我》一课,可借助“我的绘本之旅”这个活动名称,让学生利用绘本来展示独一无二的我。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创设活动名称,如“我猜我猜我猜猜猜”“真真假假大辨析”“袋袋熊新闻发布会”“火眼金睛找违规”“人生AB剧”,等等。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