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1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

基于兴趣激发的作文教学策略浅谈


□东阳市吴宁一中 王秋珍

一般情况下,写作教学是教师出题,学生写作。笔者对写作教学来了一点微革命,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笔者从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其写作热情出发,采取了以下一些有效策略。

一、活动提供生活素材

花样繁多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喜欢,也使他们的作文有内容可写。活动有:给教师颁奖,给父母写颁奖词,和父母一起算一算养大自己花了多少钱,卖报纸、擦皮鞋、餐厅打工,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去野炊、登山、烧烤、做游戏,让学生上课尝尝当老师的滋味,等等。笔者曾让学生写出10位任课教师和10位同学的名字,结果没有一位学生能全部写出,有的甚至只写出了两三个名字。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使人震惊的。就像我们走校园的台阶一样,经常在走,却不知道有几级。很多的东西被看似忙碌的我们忽略了。

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了学生全新的作文素材,让他们觉得作文真的只是记录而已,不必跨越高高的门槛。学生作文时,笔者和他们一起写同样经历的事情。这样更能交流对比,形成情感互动。

二、同题作文一比高低

省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作文题,笔者都和学生一样写成文。

后来,笔者将教材的同题进行延伸,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依然和他们一起写作。比如,“笨笨的母亲”“别踩疼了 ”“有一种爱,叫 ”“爸爸妈妈的爱情”“ 印象”“ 的味道”“假如明天死去”“ 的花儿开了”……这些题目看起来普通,其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阅读,有的是笔者自己写了觉得顺手,就让学生也来尝试的。

“爸爸妈妈的爱情”一题,就是发表得相当好的一个。有好几位报刊的编辑给我们开了专栏。“笨笨的母亲”这个题目,是笔者写了后再让学生写的。学生们的作文情深意切,让人感动。有的编辑,干脆为他们开了个栏目叫《师生同题》。

三、小说接龙挑战想象

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情节编织能力和想象能力有所欠缺,就安排了小说接龙。要求在两三百字的内容里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情节,结束前要来一个小小的悬念设置。要求看起来不高,学生们因此跃跃欲试。全班4个大组,各自完成一篇。题目由大家商量取,开头由笔者写,结尾由本大组作文最强的学生负责,其余由组长安排顺序轮流创作。有的学生基础弱,但为了不辜负整篇小说,写了改,改了写。课间,学生们还在讨论小说的情节走向。

到了每周的作文课时间,就由学生上台读自己写的小说,读后再提出一些建议,说说哪组写得最好。这个时候,往往不用多说,就能从学生们专注的目光、笑作一团的氛围和热烈的掌声里,找在存在感。《最荒诞的故事》《所有人都在撒谎》《步云坊传奇》《流蜜的地方》等,一听题目就有一种好玩的感觉。

这样的小说接龙类似于微小说写作。慢慢地,同学们的叙事能力想象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一些同学还爱上了微写作。

四、同一素材不同写法

在和学生一起写作的过程中,笔者渐渐发现,同一个素材,可以变出多种写法。热情像发动机一样,发动起来后非但不觉得累,还会产生一种叫成就感的东西。

比如,笔者曾让学生给老师写颁奖词并颁奖。这个素材笔者写成了散文《给老师颁奖》发表于《人民教育》,写成了通讯报道《学生给老师颁奖,奖的是温暖和感恩》,并在多处发表。后来,笔者又把这一素材写进了教学论文《做一个棒棒糖老师》,获得金华市一等奖。

通过作文聊天课,笔者让学生来聊一聊校服的故事。事后,学生写下了《校服的故事》,笔者据此写了《吴宁一中:以校服的故事致青春》,并创作了小小说《借读生黄秋葵》,在《精短小说》上发表。

笔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学生,一个素材不只有一种写法,有时可以写成记叙性散文,有时可以写成小小说,有时可以写成童话,有时可以处理成诗歌。慢慢地,学生也有了这个意识。他们的作文路子越拓越宽。有的学生,还养成了一个素材几种构思的习惯。

五、在发表中寻找快乐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都有一种企求达到成功的愿望。学生写作文,最渴望的就是看到自己的文字得到发表。为满足每位学生的愿望,笔者办了班刊《金秋》。班刊收录的是每位学生的作文,插图是师生的照片,课堂上的、操场上的、家长会上的……都非常有纪念意义。班刊栏目众多,内容丰富,看起来俨然是正规出版物。每期100多篇文章,全是教师和学生的文字,读来非常亲切,仿佛把过去的时光又一起走了一遍。在出班刊的基础上,笔者还整理挑选学生的作文给报刊投稿。不出一年,学生的作文就纷纷登上了《读者》《做人与处世》《中学生天地》《语文教学与研究》《羊城晚报》等报刊。

当然,笔者自己的写作之路也得到了拓展,《读者》《散文》《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小小说选刊》等都留下了笔者的足迹。笔者还成了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优秀作文指导老师、金华市教改之星等。写作上的微革命,让师生都品尝到了文字的甜蜜。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