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展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

她让我坚信“教师推动学校发展”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校长 俞国娣

1998年9月,浙江省开启了“小班化教育”的里程,何慧玲是浙江省第一代小班化教育的班主任。

2012年,崇文办学十年,“新班级教育”的成绩有目共睹。何慧玲作为推进“新班级教育”实践的优秀教师,领衔总结“新班级教育”教师信仰。她带领全校教师认真总结、反复琢磨“新班级教育”教师的内心坚守。

“我们坚信教师推动学校发展;我们追求学生个性发展;我们崇尚与同伴携手共进。”今天读来,这三条“新班级教育”教师信仰,就是何慧玲25年教师生涯的真实写照。

她心怀教育理想,孜孜不倦地追求专业发展的高度。小班化教育研究,起步容易深入难。小班化教育让何慧玲的教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显的小班化教育元素让所有参观者耳目一新。但是,如何从形式深入到内容?何慧玲一直在思考和实践。

她从未停止过教育方式的变革。她的课题《小班化教育背景下基于个别化教学的教与学方式变革研究》带动了全校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了全校学生的学习革命。该课题获得了浙江省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她创新教学方法,带领“新班级教育”实验班开设多样化的课程。从选修到社团的课程衔接是一个创新。让低年级的孩子广泛地选修各门课程,由此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是交给孩子课程的选择权。这样的课程创新持续进行了九年,这样的精品校本成果也积累了九项。当“新班级教育”的课程实践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何慧玲开始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负责课程建设。

于是,她带领大家进行“新班级教育”实验班的课程开发与研究。实现了新的突破,一年级开设科学课,体育、艺术类课程中外协同教学,把国际理解课程融入到日常课堂之中。启动了“中外教”联合教研、一室办公的新征程。多样化的课程实践扎扎实实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双语教学的“新班级教育”实验班稳步推进三年整,何慧玲也一步步成长为“崇文名师”。

她践行“工匠精神”,“三分钟说新闻”一说就是十几年。如果说教学创新已经成为了何慧玲身上的一个标签,那么脚踏实地是她创新取得实效的一大要素。“小组合作学习”,她坚持不懈地研究着,实践着,坚持着。在她的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态。因为这样的坚持,她的学生学习自主性与自觉性极强,表现出课堂的“轻负高质”。何慧玲的语文课,前三分钟都是留给学生说新闻的。“三分钟说新闻”不是何慧玲的创造,这一举措盛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语文课堂。可是今天,当人人都说“创新”的时候,这种经典的教学方式好像早已过时,而何慧玲坚持着!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