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

让童年更多亲近自然


□本报记者 朱 丹

沿着泥石小径一路前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冬天景色的变化,给孩子们讲述季节变化的规律和植物生长的常识……连日来,武义县白阳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了“拥抱自然,踏冬拾趣”户外活动。由于该园与当地的武川公园仅一路之隔,因此该园幼儿一年四季都可以频繁地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

像白阳幼儿园这样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幼儿园在我省其实并不多见。在当今社会迅速发展、技术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孩子们更多得“留在室内”,缺少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尤其是城市里的儿童,他们的成长似乎已经离大自然越来越远。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学前教育界的关注,我省越来越多幼儿园已经开始探索与实践如何更好地开展自然教育。

把课堂搬进大自然

“你知道一粒种子的旅行的吗?”“你知道什么是神奇的树吗?”“你知道树叶为什么会在秋天飘落吗?”……就在刚刚过去的秋季,东阳市实验幼儿园把孩子们的课堂搬进了大自然,孩子们在公园里、山脚下探寻秋天的秘密。“孩子们甚至搭起了帐篷午睡,在大自然中度过了一日生活。”教师单思嘉告诉记者,这次活动是该园“让孩子走进大自然”课程的延伸活动之一,旨在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发现。

“把课堂直接搬进大自然,这种直观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儿童更好地获得运动技能、社会交往能力、语言发展能力和创造力等。”在长兴县龙山幼儿园园长许羚看来,教育要回归自然。她介绍,自2011年开始,她和教师团队借助幼儿园毗邻齐山植物园和梅园公园的地理优势,进行了长达6年的融入式生态课程的实践与研究。该园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构建了6大园本化主题教育活动,如小班的“我身边的动植物”“蔬菜——我们的朋友”,中班的“亲亲太湖水”“幼儿园的花花草草”,大班的“我爱长兴”“环保小卫士”等。“在这些主题活动中,我们的孩子会走进菜园、果园,通过采摘蔬菜、水果,探究蔬果的成长变化;他们还会走进植物园,运用多种感官探索自然的奥秘。”她补充说。

义乌市国贸幼儿园顺应四季变化,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不同的季节。教师方笑娟举例说,在秋收时节,幼儿园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开启“金色之旅”,前往乡野间摘树莓、挖红薯以及尝稻穗;在立冬时节,教师们又策划了一场亲子活动——“初冬约会千年古银杏”,孩子们在赏银杏、品白果的同时,还捡拾落叶制作树叶拼贴画,“银杏芭蕾”“田园人家”“你好,初冬”等一幅幅画作跃然纸上。

在杭州市文苑学前教育集团,老爸俱乐部是该园延伸与拓展幼儿自然教育的主力军。成立5年来,老爸们领着孩子徒步走遍杭城的自然步道,了解杭州的历史人文。除了寒暑假之外,老爸俱乐部活动在每月的第2个周六上午定期开展,活动包括“运动挑战”“人文科普”和“野外挑战”3大类。其中,“运动挑战”以完成较长路程的徒步行走、登山和定向任务游戏方式为主;而“户外野趣”以体验杭城自然风光、观察鸟兽鱼虫为主。“随着老爸俱乐部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自然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该园园区主任冯昕园说。

让自然元素触手可及

美国著名作家理查德·洛夫在他的著作《林间最后的小孩》中采用“自然缺失症”一词描绘现代社会儿童与大自然割裂的事实。那么,除了把课堂搬进大自然,增加儿童与自然的联系,幼儿园还能做些什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幼儿园把自然元素作为校园环境布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故乡——绍兴市上虞区,各个幼儿园按照其“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理念,着力营造自然式的园舍环境。正如以陈鹤琴命名的鹤琴幼儿园,该园尽管地处黄金商圈,却着眼于“建设一个富有田园情趣、能满足孩子发展需要的教育生态园”的目标,园内小桥流水、山坡农场、竹林果园,到处充满浓郁的田园风光;大片的青草地,石砌的两座小山,“溪流”顺山坡而下穿过小木桥,流入水池;密密的竹林,竹楼长廊掩映其间,边上停泊着乌篷船……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原本只能在出去游玩时才能接触的生态场景,现在统统都能触手可及、亲身体验。走进上虞区的其他幼儿园,亦能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需求在这里得到了满足。

绍兴市越城区实验幼儿园的做法与之不谋而合。该园在创设多功能自主运动区的基础上,专门开辟近1000平方米的生态园。这里有供孩子们观察实践的果园和蔬菜基地,“拥抱自然之生态园主题活动”由此应运而生。“我们通过组织幼儿持续地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成熟过程,形成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副园长肖满运介绍,“小豆豆成长记”是最典型的主题活动,内容涵盖幼儿观察、记录、讨论、采摘、加工、品尝、分享、游戏、应用等各个环节,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湖州市仁皇山中心幼儿园则利用乡镇幼儿园的自然优势,将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搬进幼儿园,开展了大班“亲自然”活动。“相比小班和中班,大班的幼儿具有较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因此增加了大班幼儿室外半日活动的频率。在半日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五官去接触自然环境,并对感知到的各种信息进行讨论。”该园教师邹丽君对记者说,“‘亲自然’活动也为科学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和时间,它使得平时固定的教学时间自然流淌,也使几十平方米的活动室无限扩张,更使得幼儿的思维进行自由碰撞。”与此同时,该园还创设了自然角,为全园幼儿提供探索动植物成长的平台。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