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课堂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1月3日 星期

千万不要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茅卫东

一个微信群里,有人问:“9岁的孩子没有上进心,数学才考80几分,怎么办?”

好多年前我就听说,小孩子数学考不到90分,那就相当于不及格。有的学科测试98分才是优秀线,以下就是一般般。

孩子,真不容易。

但我还是不能同意孩子要有上进心的说法。

什么是上进心?

咱就不说“超越自我”“超越昨天”那种冠冕堂皇的话吧,说穿了,许多父母和教师嘴里的所谓“上进心”,就是希望孩子把分数提上来,把名次赶上去,超越同学,不仅要超过本班同学,还要把年级里一大拨同学甩在身后。

等孩子长大成人工作了,“上进心”继续在发挥作用,很多所谓成功学的励志名言,内核无非是一句话:要比别人强。

这有问题吗?

我以为,不但有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

重视培养孩子“上进心”的成年人,总是忽视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可能有的孩子看上去没有“上进心”,但每个孩子天生都有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就是求知欲,也是行动力,更是冒险精神。

如果父母和教师很好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充满强烈的好奇,每天都积极尝试、体验,每天都有收获,哪里还需要担心孩子上进心不足?

可惜,很多父母和教师并不理解好奇心对于孩子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何在,甚至简单地认为好奇心只会害了孩子。为了保护孩子,成年人总是以安全为由,不让孩子玩水、玩火、玩刀、玩虫子、玩泥巴……

这还远远不够。他们还以“为孩子未来着想”的名义,让孩子早早地脱离真实生活、自然世界,诱导孩子去读书、写字、做题。他们动不动就对孩子说:“你玩这些有什么用?”

他们甚至会说:“小明成绩不好,以后不要跟他玩。”

“你自己会了就行,不要告诉同学。”

……

当然,他们非常乐意为孩子找榜样、确定目标:下一次考试要进步多少名,要超过谁谁谁;参加一个活动,要取得什么名次。

这么做,其实是在毁孩子。

孩子是需要玩伴的。一旦孩子有“上进心”,并且还很强,原本因好奇心引发的各种探索和体验就会让位给或转变成以争取排名为目标的竞赛活动,原本可以一起玩的小伙伴则变成了竞争对手。

这种转变,使得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参与一次活动时,对结果的关注远远重于对过程的关注。于是这种情况屡见不鲜:通过层层选拔终于晋级到省级或者全国大赛,这已经是参赛选手的实力证明,毕竟那么多小伙伴被淘汰,但因为最后没有名次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于是孩子沮丧痛哭。

元旦、六一儿童节学校文艺会演,能上台为小伙伴们演出,本是开心的事情,但因为有评委打分,势必要分出等级。于是孩子们无法体会到演出本身带来的快乐,完全由分数和等级决定了自己的心情。

说严重一点,太多人就这样从小失去了调适自己心情的能力,从小就在父母和教师的误导下把自己交出去,任由别人评判自己的优劣。

细思恐极啊。

孩子小的时候,出于对父母的依恋和对教师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还把这种竞争活动当作游戏,对心理的破坏性影响还不太大。

但等到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青春独立性开始凸显,好奇心被上进心取代的恶果就明朗化了。因为这时的他们既不信任师长,又把同龄人视为对手,那份孤独和彷徨感就变得十分强烈。

竞争失利者,很多通过游戏、烟、酒来寻求安慰甚至刺激,优秀者同样甚至更加孤独。

其实,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每天的生活本身、经历每件事情都值得感受和回味,是它们构成了人生。

对孩子们来说,会发声、会爬、会站、会走、会说话、会画线条甚至图案、会摔坏东西、会搭积木、会做游戏……这些都可以产生成就感。稍长,学会享受活动本身能带给自己快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但这种能力在上进心的驱使下很难培养,那些要求孩子有上进心的父母和教师,必须看到孩子的排名高高在上,他们才会开心,才会肯定孩子。

一旦活动本身无法带给孩子成就感和满足感,孩子就容易在竞争中产生挫败感。

看到自己失利后父母和教师的失望,孩子们又会失去安全感——父母和教师并不是无条件接纳我们,我们必须有特殊表现,一个字:赢,才能获得认可。

多么痛心、多么残酷的领悟。

最终,本该充满欢声笑语的孩子们分成了两拨:少数冷酷的竞争达人、多数内心脆弱又相互倾轧的“陪练员”。

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其实就是从小让孩子学会竞争,学会把别人比下去,还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那个套路。这样的人内心没有完整的自我,他们无法建立起自己的价值系统,无法给自己一个交代,于是只能以他人为参照,来规划、建构自己的人生。

没有自我价值感的人,最多只能体会战胜对手后的快感,不会拥有独立的幸福感。

我以为,一个人的完整幸福,就是在具备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后,有自己的爱人,有爱自己的人,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坦然自在,不比较,不焦虑,没有莫名的忧虑。

比较出来的幸福不是幸福,“只要我过得比你好”的成就感背后,是安全感的缺失,是好奇心的消失。

对安全感、成就感、幸福感的需要是天生的,远比上进心重要得多。

别毁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